过去5年里,一个名叫“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从83所大学的名单上消失了。有人入学时发现,学校的这个专业刚开设了3年,连个毕业生都找不到;也有人上了课才知道,本专业的老师其实是从其他专业拼凑来的;还有人发现自己是学校里这个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等毕业后,这个专业从此消失……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抹掉,直接原因很简单:社会层面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少,毕业生就业难,在招生层面也就日益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学校自然没有动力继续开设下去。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设立该专业,随后便火爆异常,仅2000年至2001年,开设院校就从57所翻番至132所。但教育部公布的2012、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中,公共事业管理就榜上有名。
公共事业管理成为一种“短命”专业,本质上还是高校扩招背景下学科建设盲目跃进的一个缩影。对高校而言,从开设到撤销,专业设置上的“短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学生而言,如果学不到什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找工作也难,那不啻于是在耽误前程。从这个角度讲,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专业处境,也是一个有力的警醒:高校的专业设置,理应慎之又慎。
文字:熊 志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