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男孩王霄瀚,出生9个月时被诊断为重度耳聋。为让儿子接受与健全孩子一样的教育,母亲王常梅通过让其摸喉咙的方式,教儿子认口型咿呀学语。今年夏天,王霄瀚以超当地一本线61分的成绩被石家庄铁道大学录取。这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为了他坚持18年的母亲。
2004年,王常梅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王霄瀚。然而,在小霄瀚9个月大的时候,王常梅发现儿子对外界的声响没有一点反应。“我们抱着孩子去医院问,医生说是重度耳聋”。为了让儿子康复,生活本就拮据的夫妇俩四处借款,辗转多地求医。北京一位专家的话让她重燃希望:只要精心陪护,聋哑儿童依然可以学会说话。甚至借助人工耳蜗,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王常梅开始接受现实,决心照顾好小霄瀚。她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让儿子摸她的喉咙,一边感受声带振动,一边学着口型模仿发声。她在墙上贴满了各种图片,每天对着图片教孩子发音。一开始,孩子不知道张嘴,更不知道发声。我就一遍遍重复、引导。直到有一天,小霄瀚口中发出含糊不清的“妈妈”。2011年,在亲戚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凑足钱,给孩子装上了人工耳蜗。渐渐长大的小霄瀚也很懂事,他用健全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凭借着超出同龄人的刻苦,他在校成绩名列前茅。王霄瀚表示,会继续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以及这些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
文字:王 迪 、王 利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