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老年人买基金别被保本高息诱导

2023-02-23 来源:《理财周刊》

  如今,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已成往事,老年人又该怎样买基金呢?


  案例:买基金亏了钱


  最近,69岁的黄女士有点闹心。她表示:“两年前,我和老伴去了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银行存钱,共10万元。进了银行,就有工作人员推荐基金,‘生息’能达到4%以上,比存钱划算。当时让我们签了一份合同,但我没细看。结果现在,这个基金亏得只有8万多元了。我平时连打个车都舍不得,省吃俭用。我感觉自己上当了。”黄女士说,这已经不是自己第一次“吃亏”,“2008年左右,我在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下购买了基金,亏掉了4万元。”


  类似黄女士这种为求高利息,买“保本型基金”却损失不小的老年人不在少数。2021年5月24日,长沙66岁的陈女士前往某银行,准备将20万元存起来,但理财经理以“高利息没有风险,收益率在10%”为由,向她介绍一款还在募集期的新基金,陈女士听信了说辞,这位理财经理就用陈女士的手机进行了相关操作。“在购买后的第二天我就要求退掉,但理财经理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托。现在亏了近25%。”近年来,关于银行理财的争议不断并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老年人买基金。投诉后有人获赔,但也有人败诉。


  市场:不同银行购买要求不一


  在多家银行,购买基金没有年龄限制。不过,有银行对于长者购买理财产品进行了更多风险提示。一家银行规定:对超过65岁(含)的客户,应充分考虑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经提示客户确认后,方可购买。原则上禁止向年龄在70岁(含)以上的客户销售中等风险以上(四级和五级)的理财产品,如客户坚持认购的,除取得本人已充分了解且清楚知晓投资风险,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的签字,还应确保其家人已知晓并同意其认购产品,且应全程录音或录像进行记录。


  不管是在手机银行还是在线下银行销售基金,都要进行“风险评估调查”,大部分银行在线下购买基金还要求进行“双录(录音、录像)”。然而在实践中,各家银行执行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业内人士透露,有用户虽然在银行柜台购买,但银行人员协助其在个人手机银行或登录网银等方式购买理财产品,避免“双录”。一旦在线下银行购买基金产生纠纷,如果银行拿不出“双录”,在判决中肯定对投资者有利。但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在门店使用用户手机来操作,即便面临诱导甚至欺骗,老人又将面临“取证难”的问题。


  建议:应多配置生息资产


  老年人究竟应该怎样理财?相关理财专家建议:家庭资产配置一般包括保障资产、生息资产和增值资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息资产,一般指能稳定地创造现金流的资产,比如房租、债券、分红等。退休前后可以把原本高波动的增值资产逐步置换到低波动的生息资产中,来保障退休之后的安乐生活,免去为高波动的市场操心。老人家手上也不宜留存太多的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在投资中被称为显性资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专家明确,所谓的“保本基金”其实并不存在。投资者要破除对银行保本背书的迷信,建议投资人在理财之前,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理性看待投资中的波动。总体来说,老年人理财相对应保守一些,不要因为波动太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