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大唐军队在安史之乱中接连败退,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西逃。当一行人走到马嵬坡时,禁卫军发生叛乱,杀死了杨贵妃。为了安抚众人,唐玄宗命太子李亨留下,之后,这对父子便展开了暗斗。
皇帝与太子分开马嵬坡兵变后,唐玄宗完全失去了与叛军对抗的决心,一心只想着投奔蜀地。但追随他的百姓们此时却围了上来说:“宗庙、宫室、陵寝在此,陛下您要到哪里去呢?”而对疑问,玄宗无法回答。他只好把太子李亨留下抚慰百姓,自己抽身离去。
历史记述里,这里是比较和谐的画面;百姓说,皇帝不肯留下,太子你就来带领我们击破叛军吧,不然,谁来做中原百姓的主人呢?太子自己则说,父皇前途艰辛,我要跟在他身边尽孝啊。就算留下,我也要当面和父皇说一声啊。有人提出,击破反贼,使社稷转危为安,然后接皇帝回来,才是真正的孝。太子这才留下了。唐玄宗久候太子不来,留下两千禁军给太子,派人传话:“你努力吧,不要挂念我。西北地区的胡人,我向来对他们很好,可以为你所用。”
这样的叙述,当然包含着史家的修饰。如果后来太子即唐肃宗表现出雄才大略,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他此时不过是作秀而已。但由于他表现得暗弱无能,倒使人难以断定,他此刻的表现有几分真实。
父子权力之争和唐玄宗分道扬镳之后,太子历经艰辛波折,终于到了朔方军的治所灵武。太子在这里得到军方的拥戴,登基称帝。
唐玄宗南下到汉中,就诏令诸皇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张巡守睢阳的事迹天下皆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是为什么张巡只能孤军作战?真正应该在这一带负担起平叛主力重任的河南道节度使哪里去了呢?原来,玄宗和肃宗各自任命了一个河南节度使,两个节度使并存,反而造成了一种混乱局面。
至德二年(757年)冬季,唐军终于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相继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太上皇也从成都迎回。第二年正月初五,太上皇为皇帝加“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的尊号。皇帝逊谢之后终于接受,投桃报李,为太上皇加“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尊号。此时,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已呈现出“土崩之兆”。但唐肃宗忙于这种父慈子孝的道德演出,竟没有做出进一步军事行动的部署,从而给了叛军喘息之机,导致贼势又起。
后宫里的恶人史家通常把李辅国当作唐代宦官专权第一人。李辅国本是高力士下属,后来被推荐到东宫。史料称,太子与唐玄宗分道扬镳,是李辅国极力促成的,这奠定了他后来的特殊地位。唐玄宗回长安后,李辅国用尽一切手段挑拨玄宗、肃宗的父子关系。最戏剧化的一则记录称:李辅国假传旨意,逼唐玄宗离开他心爱的兴庆宫,迁往高墙深院与世隔绝的太极宫。随行的只有几十名老弱,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李辅国率领许多甲士,手中利刃耀日,包围上来。唐玄宗惊惶,几乎坠马。幸亏高力士跃马上前道:“陛下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老领导威势尚在,李辅国吓得不敢妄动。平安到达太极宫后,唐玄宗拉着高力士的手说:“没有将军,我已经是刀下之鬼了。”
实际上,这类事当然不可能是李辅国任意妄为,背后必有唐肃宗的默许。十多年太子生涯近乎慢性折磨,现在他要用这种手段“回报”父亲。北宋人的杂记中称,唐玄宗最后是被李辅国派人刺死的,很有可能。唐肃宗病重,不久于人世时,唐玄宗也突然去世,时间上未免巧合。
文字:康 佳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