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推倒彼此间的那堵“墙”

2023-09-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之所以无力,就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知产生了“扭曲”。真正的亲密,是敢于依赖,敢于独立,也敢于冲突的


  村上春树说:“人生下来就是残缺的。”我们大多都带着这份残缺进入亲密关系,渴望从亲密中获得圆满。可又正因彼此的残缺,让亲密关系千疮百孔。


在“爱”与“不爱”的猜疑中


  这里先分享一位咨询者米粒的故事。


  第一次见面时,米粒就这样问我:“我要怎样才能相信他真的在乎我呢?”她跟丈夫相识7年,结婚5年,却始终对这段关系感到不安、焦虑。


  虽然理性上她知道,丈夫很爱自己。可被感性“笼罩”的她,总能揪出那些看似不爱的细节: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她说了无数遍,丈夫却总是记不住;在她不开心时,丈夫却读不懂她的情绪,只是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


  每到这时,她的脑海总会冒出一种声音:“如果他足够爱我,在乎我,为什么不能记住我的话,满足我的需求,为我改变呢?”然后,不断地向丈夫寻求一份“确认”: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我是不是你最重要的人?时常爆发的猜疑与考验,让丈夫变成了快速回答“爱”与“不爱”的机器,把这段婚姻变得越来越拧巴。


  类似这样的困境,在亲密关系中,并不少见。除此之外,还有下意识回避关系、喜欢却不敢靠近、过度依赖等困境。在种种状况下,我们会因关系双方的冲突而痛苦,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亲密?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之所以无力,就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知产生了“扭曲”。所以,要想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好,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真正的亲密应具备三个要素:依赖、独立与冲突。


  依赖,是安全感。当你感觉到有压力,想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在自己身后。独立,是边界感。在亲密关系中,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朋友、工作与生活。冲突,是亲密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调节边界的有效工具。


  真正的亲密,是敢于依赖,敢于独立,也敢于冲突的。


  我们能彼此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关注对方的感受,逐渐敞开心扉,直到无话不谈。可惜许多婚姻都被困在了假性亲密,无法走进真正的亲密,我们对亲密的认知有所“扭曲”。


  首先是依赖。


  以米粒为例,她呈现出来的“依赖”是希望丈夫能时刻关注自己,听自己的话,能为自己改变。依赖被“扭曲”成了共生与控制。


  而这一切,在她的童年是有迹可循的。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想法是:“你要听我话,我才会爱你。”当她表现得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他们就会通过恐吓或责怪来调整米粒的行为。这种在原生家庭中体会到的“亲密则意味着控制”的体验,在米粒走进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就会被唤起。


  接着是独立。


  在幼年与养育者的互动中,我们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遏制的。养育者由于自身的限制,可能没办法真正理解到心理学定义的“独立”,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他们用着传统的方法去“爱”新时代的你。也就分不清自己与你的边界,忽视你的表达与抗拒,对你的生活大包大揽。


  当独立的能力没有很好地养成,我们在进入亲密关系后,也更容易分不清彼此的边界,过度依赖或过度侵入对方。


  最后是冲突。


  在幼年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冲突,常常是被压制、回避的。当我们试图去表达时,父母往往一句“你不孝”就能压下去。内心的愤怒和痛苦没法输出,压制到最后,我们只能逃离或不得不爆发。


  这样的我们,在进入亲密关系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冲突。也许还会为了避免它,谨慎地回避掉一些重要或敏感的话题。我们对彼此的了解、接纳与信任并没有随相处变久而增多。关系也许就会卡在那,然后慢慢恶化,最后终止。


  很多时候,关系一近,两个人都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时,就会有未知、危险的感受出现。冲突随之而来,带来各种各样的失控以及负面情绪。如果我们能直面并跨越它,亲密关系就更具修复力,能够更长久地走下去。我们也能在这段真正的关系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


挣脱卡点,走向真正的亲密


  很多时候,无法走向真正的亲密,是因为我们都不了解,也不敢展露真实的自己。也就不清楚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究竟被卡在哪儿了。与其在这样痛苦的环境中继续当受害者,不如想办法让自己“活”过来。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首先,试着了解和接纳自己。


  即了解你的自体,读懂你和自我的关系。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会陷入被动。


  比如,米粒过去总是委屈自己,想尽办法让父母满意。结婚之后,她也把这份付出感转移到丈夫身上。然后,因为对方看不见自己的付出,生出计较、埋怨。两人的关系也没法更进一步。


  其次,培养心智化的能力。


  发展自己曾被滞后的自尊感和自信感。当我们迷茫或痛苦时,“跳”出来看看自己:“我是因什么而痛苦?我是不是想要被回应?我可以向谁表露自己?”


  这样,我们就能在亲密关系中滋养出安全感的依赖,而非控制感的依赖。


  再次,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容器”。


  这个“容器”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是挚友,也可以是你新交的朋友。通过与“容器”长期互动得到支持、鼓励、包容和疗愈,照亮自己身上一直被忽略的优势和力量。


  最后,直面情绪化,学习在僵局中对话的能力。


  冲突来临时,我们会有很大的压力。那些情绪太过于淹没,甚至让我们感觉到失控。可如果因为害怕而回避的话,我们将永远无法跨过这道坎。试着去面对它,在冲突中清晰地表达自己。


  当某一天,你能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谈论冲突,你们的关系将更进一步。


  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比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简单地给你建议,教你怎么在亲密关系里更自在从容。更关键的是,找到你被卡住的点,将潜意识意识化。


  “我到底困在哪里?我是怎么让自己陷入这种无法享受亲密的困境里的?”找到这一部分,你也就拥有更多的能力和意愿去引领对方看见并理解自己。


  就像米粒,在我的帮助下,她看到自己焦虑背后的根源,以及那些童年时没被好好回应的时刻。她开始思考自己在这段婚姻里,与丈夫的互动方式。也理解了自己没有被看见的难过,所以将所有的期盼都投射在丈夫身上,期望他能看见、疗愈自己。咨询结束后,米粒推倒了彼此间的那堵“墙”,两人变得更亲密。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文字:王  璐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