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河南新密:全国人大代表点赞新密市检察院“莲池”廉洁文化建设

2024-08-30 来源:良友天下网

  素有“华夏第一衙”之称的河南省新密老城古县衙建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悠久、布局合理、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县级衙署,堪称“中国第一衙”。县衙内“清风园”和“勤政园”,廉洁文化深厚,保存了大量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楹联警句。仪门前的莲池、大堂前的舆图,国内罕见,该县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具有双“莲池”的古县衙;衙内监狱连续使用到2003年,创我国监狱使用之最,堪称世界奇迹。


1.jpg


  近年来,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坚持思想倡廉、行动践廉、制度固廉,该院从新密县衙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把廉洁警示教育与古代廉洁文化相结合,通过千年古县衙、历史典籍、典型案例等鲜活的廉洁文化教育,精心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莲池”特色廉洁文化,为“检察蓝”擦亮清廉底色,持续锻造检察铁军。


  走进新密市检察院“莲池”廉洁文化走廊,开篇便是一楼的主题公正。该院把它放在一楼,提醒检察官时时刻刻想着人民、时时刻刻为了人民,做法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在执法办案中,自觉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据介绍,该院打造的“莲池”廉洁文化灵感来源于古老的新密县衙中的双莲池。新密县衙仪门前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一莲池,南北长18米,东西宽6.5米,深3米。甬道下有三孔石券桥洞使东西两莲池连通。莲池内植藕养鱼,清雅非常。每逢盛夏,莲池就化身为一幅幽美的水墨画卷。古人要求为官更应注重“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二字“廉耻”正与“莲池”谐音,寓意清水衙门,廉洁清政,出污泥而不染。“莲池”通常为高等级官衙所用,县衙建莲池是新密县衙一大特色,也是全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县衙莲池。该县衙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衙志。从汉代第一任知县到民国末年最后一代知事,共计194名县令都有详细的记录。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一记录,155名平庸官及1名贪官也都列表在大堂上。


2.jpg


  在建设“莲池”廉洁文化过程中,该院注重融入历史元素,在院办公楼每层建造了涵盖古今的“莲池”廉洁文化长廊,让走廊“育人”,营造“沉浸式”廉洁文化氛围。五个楼层每层都配有10幅走廊文化宣传标语,既有廉洁修身格言警句的“警示文化”,也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传统文化”,还有体现我院院容院貌的“风情文化”,寓教于乐,生动直观,各楼层间既独立成篇又上下承接,布局连贯、设计精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时刻提醒干警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个人仪表、文明礼仪和工作礼仪,继而增强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莲池”廉洁文化摆脱了严肃纯粹的说教,穿越历史长河感悟质朴的廉洁思想和执政为官之道,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场感,使每天上下班的干警们在潜移默化中都能接受廉洁教育。


  该院突出思想引领,以“莲池”廉洁文化启智润心。坚持倡廉于行,多形式、多平台、多层次开展警示教育,如对“关键少数”“业务岗位”实施精准教育,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定期组织检察人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防微杜渐,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梳理上级院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多角度、立体化进行深入剖析,突出违纪成因、腐化轨迹、代价后果等;定期向检察人员推送廉洁从业政策法规和纪法知识,弘扬忠诚担当、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以廉洁文化浸润引导检察人员正心修身。


  该院坚持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寓廉于常,加强党规党纪的贯彻落实。从严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检务督察+派驻监督”的作用,将潜在性和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该院还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廉政谈心谈话制度,常敲廉政“警示钟”,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此外,该院从严执行“三个规定”、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等,防止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7.jp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廉洁文化建设的沃土,新密市检察院坚持因地制宜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将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建设独具特色的“莲池”廉洁文化,并与新密市检察院文明司法、公正司法等有机结合,即拓展了廉洁文化时代意蕴,更激活了廉洁文化的生命力,我为新密市检察院的做法点赞。”长期关注新密市检察院“莲池”廉洁文化建设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中岭说。




文字:张胜利、申凯鑫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