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如此执著为哪般?她18年为孤寡老人做棉鞋14000双

2025-08-04 来源:良友天下网

  傅珍芳今年67岁,49岁开始做棉鞋,18年来,她花20多万元为孤寡老人做了上万双棉鞋,之前大家叫她“棉鞋阿姨”,现在叫她“棉鞋奶奶”。

 

  1958年,傅珍芳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大桥头乡客弄村,3岁那年,她不小心从高处跌落,摔伤了右脚。后来,她的整个右下肢开始萎缩,走起路来一瘸一拐。21岁那年,傅珍芳结婚了,丈夫吴荣金也是残疾人。两人相亲相爱,把一儿一女养育成人。


  傅珍芳的女儿在杭州打工,2007年冬天,她去看望女儿。经过一个街心广场时,看到福利机构在为边远山区的贫困儿童募捐,现场陈列的宣传展板让傅珍芳心里堵得慌——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有的孩子穿着破烂不堪的单鞋,有的孩子甚至光着脚……这次活动对傅珍芳触动很大,从杭州回到老家后,她决定免费给贫困孩子做棉鞋。


  到了2008年冬天,傅珍芳做好的棉鞋已有98双,怎样才能把它们交到有需要的孩子手上呢?她灵机一动,拨通自己喜欢看的浙江电视台一个民生栏目的热线电话,请他们帮忙联系儿童福利院捐赠棉鞋。接线员告诉她,11月30日这天,杭州吴山广场正好有一场公益众筹活动。


图片

傅珍芳正在做棉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听到这个消息,傅珍芳很开心,决定带上棉鞋前往杭州。当时,从常山到杭州还没有开通火车,只能坐长途客车。为了准时到达,当天早上5点傅珍芳就出发了,先花40元雇了一辆出租车到常山长途汽车站,又花82元坐上去杭州的客车,在路上颠簸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杭州。


  来接站的女儿看见傅珍芳带着5编织袋棉鞋,眼里满是疑问。来到吴山广场已是中午12点,工作人员问傅珍芳有什么事。傅珍芳一边把棉鞋放在桌子上,一边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这些棉鞋是我捐给孩子们穿的。”


  女儿这才明白妈妈是专程来杭州捐棉鞋的,心里一酸,哭了出来:“妈,你是残疾人啊,为什么要捐那么多棉鞋?”傅珍芳摸着女儿的头说:“我现在做好事,也算是给咱家积德,让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平时过日子,傅珍芳习惯精打细算,坐在回常山的客车上,她算了一笔账——来回路费等开销花掉近300元,这些钱能做几十双棉鞋了。望着车窗外一晃而过的乡村,傅珍芳突然想到,自己身边也有需要帮助的人,何必舍近求远?


  回到村子后,傅珍芳看到几位孤寡老人正在晒天阳,立马拿定主意:给他们每人做一双棉鞋。几天后,傅珍芳把做好的棉鞋递到老人们手上,他们马上把棉鞋穿在脚上,走上几步,跺上几脚,脸上笑开了花。


图片

傅珍芳给老人试棉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做棉鞋程序繁杂,很辛苦。傅珍芳用的是传统工艺——先打褙子,用一块完整的布料铺在木板上,煮早饭时,在沥下的米汤里加上面粉,制成糨糊,用小刷子均匀地抹上浆子,把褙子打厚实,这样的鞋底才耐磨耐穿。接着,把褙子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将量好尺寸的鞋样裁剪下来,用一块白布把褙子包住压好边儿,鞋底子的雏形就出来了。然后用麻绳纳鞋底,这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通过一针一线不停游走,让鞋底更加细密紧实。


  2009年隆冬的一天,傅珍芳听说附近阁底乡敬老院里的老人冬天没有棉鞋穿,想到家里刚好有38双棉鞋,她准备送给老人们。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傅珍芳来到敬老院。老人们正在晒太阳,脚上的鞋子很单薄。傅珍芳立刻要来盆子和热水,蹲下来给老人泡脚。洗过脚又穿上新棉鞋的老人们都很感动,拉住傅珍芳的手连声说谢谢。


  敬老院里一共有54位老人,还有16位老人没穿上棉鞋。那天,傅珍芳是跑回家的,气都没喘匀就开始做棉鞋。4天后,她把16双棉鞋送到敬老院,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转眼到了2013年,常山县23所敬老院里的老人,人人都穿上了傅珍芳一针一线做的棉鞋,加起来已超过1000双,花费2万多元。傅珍芳说,她还要让衢州市所有敬老院的老人都穿上她做的棉鞋。


图片

傅珍芳到敬老院送棉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为此,她专门到民政部门打听,敬老院总共有多少位老人。工作人员告诉她,至少一万多名。傅珍芳吓了一大跳:一双棉鞋材料费16元左右,做一万多双棉鞋,预计要投入20万元。自己说出去的话是要算数的,可这20万元从哪里来?只有从家里省、用双手挣!


  常山出产胡柚,白天,傅珍芳去加工厂包胡柚赚钱,晚上专心做棉鞋。她跟自己扛上了,每天早晨6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半才上床休息。因为长年做鞋,傅珍芳的双手结了硬硬的老茧。


  傅珍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热心人,有人找她帮忙,她来者不拒。村民老黄身体不太好,为了增加收入,养了数万尾鱼。2018年6月,老黄因心脏不适住院,手术后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康复。但马上就要过年了,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老黄想把鱼塘里的鱼卖掉,无奈身体不允许。走投无路的他只好找傅珍芳帮忙。傅珍芳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一早,傅珍芳就跟老黄的妻子从鱼塘里捞鱼,然后用车子推到集市上卖。眼尖的村民一下认出了她:“你不是‘棉鞋阿姨’傅珍芳吗,怎么卖起鱼了?”傅珍芳笑着说:“买条鱼回去吧,照顾一下生意。”只用了十多天,傅珍芳就把老黄家的鱼全部卖了出去,老黄一家人千恩万谢。


图片

傅珍芳做的棉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不过,傅珍芳也有自己的烦心事——做鞋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海绵从30元涨到60元,布料从一米25元涨到60元,鞋底则从一双5元涨到了8元,一双棉鞋成本已经突破20元。


  为了降低成本,傅珍芳锱铢必较,到处打听哪里的材料质量好又便宜,为一两角钱经常跟老板争得面红耳赤,老板们都有些怕她。这么多年来,傅珍芳家里除了更新了8台缝纫机外,几乎没有添置任何家电家具。


  2022年3月30日,傅珍芳听说10公里外的镇上有一家商场,鞋底批发价能便宜5角钱,腿脚不方便的她立即叫上好姐妹,让她骑电动车带自己去批发鞋底。结果电动车不慎摔到路边的深沟里,好姐妹有点擦伤,傅珍芳断了4根肋骨。医生让傅珍芳住院,想到住院又得花一笔钱,傅珍芳根本不舍得,坚持回家养伤。丈夫站在急诊室门口,一把一把抹眼泪。


  常年低头做棉鞋,傅珍芳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已压迫到神经,脖子后面也鼓起了一个包,稍一抬头,就会头晕眼花。家人多次劝她到医院检查治疗,她都一口拒绝了。


  一天上午,丈夫和儿子对傅珍芳说,县城的柚香城里新开了一家商店,出售的海绵比别的地方便宜很多。一听有便宜材料,傅珍芳来了兴致,二话不说就跟着他们上了车。不料,车子直接开进了县人民医院。


  在丈夫和儿子的“押解”下,傅珍芳做了检查,医生说傅珍芳的颈椎病要想得到缓解,只有动手术。她直摇头:“这不行,住院开刀要花很多钱,我可舍不得,要是动手术,起码一年时间做不了棉鞋。”趁大家不注意,傅珍芳溜走了。


图片

傅珍芳和她做的棉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时间过得真快,开始做棉鞋那年,傅珍芳49岁,现在她已经67岁了,从阿姨变成了奶奶。18年来,傅珍芳花20多万元,做了14000多双鞋,衢州市几十家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邻近村庄70岁以上的老人,都穿过她缝制的棉鞋。


  付出皆有回报。傅珍芳给老人做棉鞋的事情传开后,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最美敬老志愿者”、第三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23年11月12日,她又上榜2023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阿里天天正能量项目还为她颁发了“正能量特别奖”。


  18年来,傅珍芳把钱全部花在做棉鞋上,不图名不图利。她说,只要身体允许,只要社会需要,她会一直做下去。




供稿:马朝虎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