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扎根矿山测量一线16年!如此硬核的全国劳模咋炼成

2025-08-04 来源:良友天下网

  “当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表彰,那种震撼和激动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认可,更是激励!”回忆起4月28日那天的情景,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地质测量公司测量党支部书记、测量队长葛山峰依然心潮澎湃。全国劳动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承载着他16年如一日扎根矿山测量一线的坚守与奉献。


爱岗敬业,从来不叫苦


  1988年,葛山峰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到大品学兼优,是那种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后来,他考上了华北科技学院测绘工程系,因为表现突出,大一时就入了党。在学校组织的测量大赛上,更是拿奖拿到手软。


  2009年9月大学毕业后,21岁的葛山峰揣着对矿山测绘事业的满腔热忱,来到塞外朔州,成为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地质测量公司的一名测量员。测量工作并不好干,又苦又累,还得面对恶劣、危险的现场环境。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没有二话,从搬设备、扛仪器、跑棱镜做起,天天冲在最前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烈日晒黑脸,山路磨破鞋,从没喊过一声苦。


  葛山峰心里清楚,要想干好这行,光靠吃苦不行,还得有真本事。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白天,他跟着同事在现场学;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那儿点灯熬油自学,半年时间就记了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各种仪器操作技能摸得门儿清。


图片

葛山峰在露天矿开展测量工作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露天矿地质条件复杂,采掘前必须精准测量,不能有丝毫差错。工作时,葛山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从立三角支架、固定测量仪器到精确记录数据,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搞测量,吃苦是家常便饭,可心里得有股韧劲儿,干啥都得干出个名堂来!”葛山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凭借勤奋好学的冲劲儿和严格要求的狠劲儿,他的成长肉眼可见,没几年就从普通的测量员成长为技术主管。


精益求精,严把数据关


  葛山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地质测量这条路上越走越稳。为了继续学习深造,2014年6月,他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又一头扎回工作岗位。因为能力出众、技术过硬,2020年5月,他被任命为测量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成为公司地质测量的行家里手。


  地质测量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每个数据都托举着生命,稍有差错,安全生产就会出大问题。在矿井开采前,地质测量得先进行开采位置标定、剥离量验收、排土场测量这些工序,只有地测工作做得精准,后续开采才能有据可依,避免出现偏差。为保障数据精准,葛山峰和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反复校核每个数据,不放过一点小误差。


  “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这是葛山峰的口头禅。记得一年夏天,在安太堡露天矿的一次地质测量中,他凭借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一个难以察觉的异常数据。别人都说影响不大,可他不行,要求队员重新测量,经过反复校核,终于得到了精确数据。


图片

葛山峰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地质资料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17年,东露天矿排土场地表应急监测系统建设时,正值雨季,地质灾害风险较大,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时间紧、任务重,葛山峰带着团队成员加班加点研究方案。他结合现场地形,利用废旧设备在泥泞的土场里打桩、布监测点,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仅用一周时间就建成了监测系统,保障了土场安全。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葛山峰干了16年矿山地质测量,累计测量4000多期,测量面积达6500平方公里。由他负责的矿井地质测量,从没出过技术偏差。


扎根基层,凝聚团队魂


  匠人易得,匠心难修。作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葛山峰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更有一颗竭尽所能让工匠技艺薪火相传的匠心。测量队里有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有比武拿过奖的技术精英,如何把他们拧成一股绳,葛山峰有自己的一套法子: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从矿坑现场一次次不知疲倦的演示,到会议室里一场场推心置腹的恳谈,他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像老大哥一样和大家掏心窝子,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工作上相互支持,不分你我,生活中彼此关照,情同手足。大家敢担当、勇突破、肯吃苦、善尽责,团队氛围极其和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平朔三大露天矿及井工矿,葛山峰带着队员们架仪器、测点位、算数据,扛着沉重的仪器一跑就是一整天,每天来回三十多公里,已经记不清来来回回走了多少遍,反反复复测了多少个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沟壑纵横的平朔矿区。春天风沙大,夏天太阳毒,秋天黄叶飞,冬天风刺骨,队员们晒得皮肤黝黑,却苦中作乐,笑称“风景这边独好”。


  葛山峰平时工作忙,家里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的事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心。妻子在朔州市大医院口腔科工作,平时也很忙,但她特别理解丈夫。每次视频电话都让他安心工作,说家里有她。说起妻子,葛山峰又愧疚又感动:“这么多年,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能安心工作,多亏了她的支持。”


  自古忠孝难两全。去年夏天,父亲病重住院,当时正值雨季,葛山峰担心边坡监测系统信号传输出问题,影响边坡安全,只请了三天假就返回工作岗位。

 

研究创新,悉心解难题


  近年来,企业智能化建设如火如荼,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葛山峰这个“老测量”又变回“小学生”,积极学习前沿技术。2020年,平朔集团引进无人机航测技术,这是国内露天煤矿首次系统性应用该技术。面对这一全新的测绘方式,葛山峰和团队成员从零开始,摸索了4个多月,终于确定了最优航飞路线、飞行高度。


图片

葛山峰操作无人机航测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新技术的应用,让原来需要3天时间才能完成的测量工作,仅需2小时就能完成,不仅提高了像控点测量精度、降低了测量成本,还保障了测量人员的安全问题,推动露天矿生产测绘从平面二维向三维立体转变,进入“大数据”时代,每年节省费用约500万元。


  创新源于厚积薄发,葛山峰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斐然,解决了生产测绘、边坡监测、基础测绘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他自主优化矿区边坡监测系统,掌握了地基干涉雷达在露天边坡检测中的数据应用和处理方法,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监测系统的运行效率。他还培养了20多名测量骨干,提交了20多项“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科技成果,获得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发表了多篇技术论文。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因技能水平和工作业绩突出,葛山峰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


  载誉归来的葛山峰,没有沉浸在光环里,反而觉得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荣誉就像圆形跑道,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咱干测量的,没啥花架子,就是要把手里的活干到最精、最准,为矿山安全保驾护航。新时代需要好工匠,我就想做个这样的工匠。”葛山峰望着远方的矿山,眼神执着而坚定。




供稿:王汉平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