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以紫皮大蒜产业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让村民们的生活如同紫皮大蒜般,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小石口村的大蒜品质优良,皮如紫缎,紧裹着四六瓣如玉的蒜瓣,掰开来能听见清脆的“啪”声,肉质紧实。1993年,在“山西省农业博览会”中获得金奖;1999年,获得了“朔州市首届农产品科技博览会”一等奖;2010年获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201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小石口村的蒜农们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方法。他们严格遵循“春分播种,处暑收获”的时令,采用“四水两锄一追肥”的诀窍,确保大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村里还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定期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紫皮蒜的质量和产量。
小石口村还依托合作社,在应县木塔附近建设了小石口紫皮大蒜展厅,在应县开设了多家专卖店。此外,当地蒜农还将紫皮蒜腌制为糖醋蒜,提升了紫皮蒜的附加值。2024年,小石口村开始加工大蒜罐头,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种类和市场。大蒜产业的发展,为小石口村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据统计,2023年,小石口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相比几年前有了显著提高。许多村民通过种植大蒜,收入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随着大蒜产业的不断壮大,小石口村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除了种植大蒜的农户外,还有许多村民在大蒜的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找到了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也为小石口村的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村委会带领下,村里修建了新的道路,改善了水电设施,还建设了文化广场、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石口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小石口村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开发不同品类的大蒜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大蒜的附加值。同时,依托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让小石口村的“蒜辫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钱串子”。此外,小石口村还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大蒜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大蒜产业,小石口村不仅实现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接下来,在南河种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小石口村的紫皮大蒜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小石口村民们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拨响增收致富的金“蒜”盘。
供稿:贺永智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