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从“鬼子送糖”到“全村逃命”!95岁姥姥讲述涉县抗战血色岁月

2025-10-23 来源:良友天下网

  我的姥姥贾玉兰是河北省涉县茨村人,1930年生,如今已95岁高龄,虽然眼睛有些花,但是耳聪心明,对抗战时的经历记忆犹新。我经常去探望姥姥,有时也和她聊起过去,从她口中,我了解了不少抗战时候的事儿。


水深火热


  姥姥出生的茨村位于涉县城南四五里处,村边流淌着清漳河,村子隔河与巍峨险峻的韩王山相望。1938年2月,日本人占领涉县,茨村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image.png

涉县茨村现貌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初到涉县的日本鬼子想笼络人心,采取的是“怀柔政策”,表面上装出一副纪律良好、待人和善的样子,有时还会和村民热情地打招呼,给小孩发饼干和糖,可没过多久便原形毕露。


  因为不熟悉山里的地形,日军屡屡战败,损兵折将,便把怒气撒到了老百姓身上。听到哪个方向出现枪声,便组织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赶过来,将无辜的百姓驱赶到一处,进行屠杀;有时候四处抓壮丁,给他们修工事,老百姓干得稍不如意,便被残忍杀害……心狠手辣的日本人在涉县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绝人寰的血案。


  1938年3月31日,八路军129师在涉县神头乡响堂铺村一带设伏,歼灭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180余辆。消息传到茨村后,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觉得太解气了!姥姥听说后,也是兴奋异常。


image.png

涉县响堂铺村的抗战纪念长廊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日军在响堂铺吃了亏,回过头来进行报复性扫荡,在距离茨村二十多里的前宽漳村,他们将没来得及逃走的老百姓驱赶到一座庙中,刀砍、刺刀捅、机枪射,屠杀了50多人,好多房子也被烧了。南原村和中原村距离茨村十几里地,日军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抓捕无辜百姓,近200名村民遭到屠杀,大槐树下血流成河,泥土石头全都染红了。


  日军的种种暴行让涉县的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不再心存侥幸,一听到他们出动的消息,全村的男女老少便会躲到附近的山上。村里还约定了转移信号,每逢日军扫荡,有人会敲响村里庙宇的钟声,还有人沿街敲响铜锣。最长的一次,姥姥一家在山上躲了一个多月。


  为了避免日本鬼子抢去粮食,每逢扫荡,全村都要“空室清野”。姥姥一家在院子里挖了个大坑,坑里放了几口缸,缸里盛的是粮食以及钱、布等物品。缸口用石板或木板盖好,填回坑的土也都踩实、伪装好。外人走进院子,根本看不出地下埋着东西。


浴血杀敌


  1938年4月,日军集中3万多人,实施“九路围攻”,企图歼灭太行山里的抗日武装。八路军129师经过精心部署,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并乘胜追击,相继收复十几座县城。


  可是八路军忙着在前面追击日本鬼子,国民党军队却抢先一步占领了涉县县衙,挂起了“涉县政府”的牌子,想控制政权。八路军针锋相对,也在涉县一家商店门前挂起了“涉县抗日政府”的牌子。双方相持一周左右,不过,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上级指示下,八路军主动退出。


image.png

清漳河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1939年7月,日军再次卷土重来,占领了涉县。八路军依仗有利地形打游击,袭击敌人。距离茨村五里地有个河南店村,与县城隔着一条清漳河。日军派遣了一支300余人的先头部队,驻扎到河南店村。恰好那几天连下大雨,河水暴涨,河面上的一座矮木桥被冲毁。


  一天夜晚,129师特务团冒雨袭击河南店村的日军。敌人被战士们三面包围,被手榴弹炸得“哇哇”乱叫。陆地上无法突围,一些鬼子往河里跳,转瞬被汹涌的洪水冲走。县城的日军知道先头部队被围,却又无力渡河援助,只能隔河乱打一阵枪炮,最终这股鬼子被全部歼灭。


  为了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和电话联络,八路军联合地方民兵,组成游击小组,开展“破击战”,茨村的民兵也参加了。晚上,大家扛着镢头、铁锹,拿着镰刀、铁剪,将公路搞得坑坑洼洼,走不通汽车。几人一起动手,抬走电线杆,割断电话线,断了敌人的电话联络。


  为了保障交通顺畅,日本人强迫百姓修路,于是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敌人组织人员白天修路,八路军和游击队晚上破坏,形成了“拉锯战”。日军组织巡逻队巡逻,游击队又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埋地雷、打伏击,敌人损兵折将,却又无可奈何。


  1939年12月,129师主力再次出击,击溃日军,收复涉县。国民党新五军孙殿英故伎重施,乘机抢占县衙,想像上次一样掌控县政府大权。八路军依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义正辞严据理力争,国民党部队才乖乖退出县城。随后,八路军挂起“涉县抗日政府”的牌子,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县长,周围村子的百姓也得以放心到县城做买卖、走亲戚。


鱼水情深


  日子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一次,姥姥一家到地里割麦子,麦子装上车后,太姥爷、太姥姥拉着车送往麦场,姥姥一个人继续劳动,身后还跟着亲戚家的骡子。突然,县城方向传来“嗒嗒嗒”的机枪声,一猜就是日本鬼子出动了。地里的村民纷纷撂下手里的活儿,撒腿逃去。眨眼间,地里只剩下姥姥一人,她怕弄丢亲戚家的骡子,慌不择路。


image.png

涉县庄上村后山,当年姥姥一家逃难之地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正着急忙慌时,地里的水渠旁突然跳出一个人,姥姥吓了一跳,赶紧牵着骡子掉头往回走。那人大喊:“小姑娘,别乱跑!”姥姥听着声音熟悉,回头一看,原来是八路军。就这样,八路军同志将姥姥一路护送到庄上村口才停下,叮嘱她往山上跑,而后转身离去。


  1940年3月,国民党军队全部退出涉县,此后,茨村驻扎的都是八路军的部队。队伍中,有些小战士年仅十三四岁,因为人多房少,很多战士和老乡们共住一室。每天晚上,姥姥一家人睡在炕上,几个小战士将干草铺在地上,算是地铺,各自盖上随军被休息。天一亮,战士们早早起床,到村外出操训练。


  八路军与村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战士们非常勤快,住在老乡家里,经常帮着打扫院子、街道。每逢春耕、夏忙、秋收,部队还会组织战士帮老乡种田、收割庄稼,干了活儿也不在老乡家吃饭,村民很是感激。为了支持抗战,村民们也组织起来,做军鞋、送军粮、喂军马,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鱼水深情。


  后来,八路军队伍离开茨村时,村民们千般不舍,战士们把开荒种的食物留给村民,还说以后会回来看望大家。但村民始终没见到这些战士回来。时至今日,姥姥提起时还会惋惜地说:“唉,是牺牲在前线了吧,八路军说话算话,要不然肯定会回来看看的!”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