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两度当“逃兵”,一生无儿无女!这位抗战老兵的经历,看哭多少人

2025-10-23 来源:良友天下网

  王爷爷是我的邻居,一个孤寡老人,每天没什么事,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他曾跟我聊过他以前当兵的经历,他说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王爷爷早已过世,他一生无儿无女,住过的房子也塌了,这个世界找不到他来过的痕迹。今天,我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希望世人记得,还有这样一群老兵,为我们今天的锦绣河山拼过命、洒过血,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


被抓壮丁


  王爷爷名叫王冬初,1920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个普通农家,家里还有个比他小5岁的妹妹。由于家里穷,王冬初没有念过书,就跟着父母在家务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38年春的一天,天气阴沉,保长带着三个乡丁踹开了王冬初家的茅屋门,“日本鬼子打过来了,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你家伢子去一个!”保长斜着眼睛,朝身后的乡丁一努嘴。乡丁斜挎的枪管发出冷冷的幽光,看得王冬初心里发慌。


image.png

王冬初的家,房屋已经倒塌长草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保长,我家就一个崽……”王冬初的父亲挡在门前哀求,话没说完,乡丁一枪托砸过来,父亲的额头登时淌下几道血水。王冬初被麻绳反绑着拖走时,瞥见瘦成一把骨头的妹妹趴在床边,咳出一团骇人的红色。小脚母亲哭喊着,跌跌撞撞追了出来,被乡丁一枪掀翻滚下田埂。


  春寒料峭,王冬初和300多名壮丁一起,由背着枪的士兵看护着一路前行,路上不断有人生病、逃跑、死亡。王冬初内心充满了恐惧,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他想跑,可看到逃跑的人被吊在旗杆上活活打死,又吓得不敢跑了。

 

当了逃兵


  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渐渐熟悉起来。睡在旁边的同乡李铁牛比王冬初大5岁,对他很是照顾,两人处得跟亲兄弟一样。一天夜里,李铁牛悄悄告诉王冬初,本来按规定是三丁抽一、独子免征的,但是乡绅权贵不肯让自己的孩子上前线,买通了保长,于是保长为了交差,也不管家里几个男孩,凑人头统统抓走。


  王冬初这才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替代品,18岁的少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觉得这世道太不公平了,他想起父母妹妹,眼里一热。李铁牛摩挲着一个绣花荷包,说是他刚过门的媳妇绣的,只是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日子越发艰难,300多人死的死,逃的逃,已经少了1/3.留下的更是人心惶惶。壮丁里有断文识字的,悄悄告诉大家:“听说‘小诸葛’白长官(白崇禧)的部队在招人打鬼子,有饱饭吃。”


  打鬼子、吃饱饭,这对已经饿得头昏眼花、走得筋疲力尽的王冬初和李铁牛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他俩交换了一下眼神,在一个暴雨夜,趁守卫喝醉酣睡,偷偷跑了。他们不知道上哪去找白长官的部队,误打误撞钻进一列开往湖北的运兵车。


  车厢里,一个老兵正操着方言,激动地跟年轻士兵说:“跟着‘小诸葛’打鬼子,就算战死也痛快!”两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桂系部队,代理司令就是第五战区的白崇禧。


痛失兄弟


  加入部队后,王冬初和李铁牛每天都要进行紧张的操练,修筑防御工事,他们的任务是守住黄广公路沿线,阻止日寇入侵武汉。


  很快,部队接到命令,说敌人这几天会从黄广公路进入武汉,要他们严防死守。第一次投入真正的战斗,王冬初又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自己一个新兵蛋子,什么都不懂,能完成任务吗?兴奋的是,可以保家卫国打鬼子,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兵了!


  1938年9月18日,日军第6师团的辎重车队蜿蜒而来。三天前,王冬初他们就在路上埋了雷,布好陷阱等敌人上钩。第一辆卡车开过埋雷点时,老班长拉响了引线。爆炸的气浪掀翻车头,三十箱弹药在火光中冲天而起。日军机枪手刚架起枪架,就被王冬初一枪掀翻。


  “上刺刀!”排长的吼声混着血腥味。王冬初和李铁牛跃出弹坑,和鬼子近身肉搏。喊杀中,王冬初斗红了眼,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吼他的名字,一回头,看见已经中刀的李铁牛死死抱住一个日本兵的腿,那个日本兵正朝他举刀砍来。如果不是李铁牛,他的人头只怕保不住了。王冬初抄起冒烟的枪管砸向敌人的脑袋,李铁牛看着他,慢慢闭上了眼睛,再也没起来。王冬初抱着李铁牛冰凉的身体,哭得像个孩子。


  此次战役被称为广济战役,桂军以23人伤亡的代价摧毁日军12辆卡车、毙敌87人,成功迟滞第6师团三日行军,为武汉会战赢得布防时间。


再当逃兵


  接下来的10年,王冬初跟着部队征战四方。有时打日本人,有时也打共产党。经历多了,他渐渐看出门道来了,日本人是侵略者,跑到我们国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得赶跑才行。共产党是自己人,哪有自己兄弟打个你死我活的?不止他,很多兄弟也觉得只能打日本兵、不能打共产党。


  但王冬初是个小兵,说话根本不顶用,还有可能受罚,于是他想出一个“笨”办法,打鬼子时不要命地冲锋陷阵,因此还升了职,当上了排长;打共产党时,各种拖沓应付,有几次甚至为了不向友军开枪,直接躲在尸堆里装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冬初喜极而泣,战争胜利了,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但高层好像另有打算,没有遣返的计划。


  1949年,王冬初所在的桂系第7军171师接到命令,紧急开拔邵阳。王冬初欣喜若狂,邵阳和自己的家乡相邻,终于能回家看看了!到了邵阳,他们被安排在邵东县界岭一带埋伏。直到这时,王冬初才回过神来,原来他们要在这里打伏击,打共产党第四野战军!


  在自己的家乡打自己人,这局面,是王冬初最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他无能为力,只能祈祷第四野战军把自己消灭。可是,由于四野146师轻敌冒进,遭遇惨败。


image.png

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烈士纪念塔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场战役,就是青树坪战役。如今,在双峰县城南有一个宝塔山,山上安葬着青树坪战役牺牲的英烈,“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烈士纪念塔”屹立在山顶,记录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可在当时,作为获胜的一方,王冬初完全没有胜利的喜悦,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再这样跟着国民党打下去了,再这么下去,他将成为千古罪人。于是,他再一次当了逃兵。


终于返乡


  逃亡路上,王冬初遇上几个混混企图侮辱一个四川女孩,他出手救下了女孩。女孩叫李秀,无处可去,就跟着王冬初辗转回到湖南。


  当王冬初终于回到家乡时,已是1950年,他的家淹没在齐人高的蒿草中。邻居告诉他,父母妹妹都已不在人世。12年的颠沛流离,归来只剩他一人。王冬初扑倒在断瓦残垣中,嚎啕大哭。哭过痛过,他打起精神,和李秀搭起一间茅草屋,两个苦命人搭伙过起了日子。


  1958年,为了确保农田灌溉,双峰县响应号召大兴水利,修建燕霄水库。王冬初的家正好在水库规划范围,就按政府要求迁移到了我们村,我们叫他们王爷爷、王奶奶。


image.png

我们的村子 /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王奶奶一辈子没有生育,王爷爷对她很好。他总说:“她一个四川女子,跟我来了湖南,一辈子再也没机会回家了,我不对她好,她的日子怎么过?”后来,王奶奶老年痴呆,一不留神就往外跑,王爷爷总是很耐心地把她找回来,照顾她,最后体体面面送她上山。


  说起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王爷爷说,他这辈子做的最光荣的事,就是狠狠打了日本人;最无愧于心的事,就是当了逃兵。



供稿:紫藤萝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