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荣登好人榜!在河南暴雨中录下遗言的山西小伙温暖全中国

2025-10-29 来源:良友天下网

  九载寒暑,助人之路风雨无阻;满腔赤诚,点滴善举温暖四方。2025年8月,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29岁的山西小伙郭泽鹏凭借多年如一日的善行义举,荣登“助人为乐”榜单。作为山西星卫视传媒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于平凡岁月默默奉献,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从小埋下助人为乐的种子


  1996年1月17日,郭泽鹏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一个平凡却充满温情的家庭。幼时的他,最爱依偎在爷爷郭万锁身旁,听爷爷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当时才八九岁的爷爷,不顾生命危险,将重要情报送到游击队长手中。爷爷的英雄气概,让小泽鹏佩服得不得了。


  而他的外公史通春,是郊区桃林沟家喻户晓的乡村医生,总是无偿为乡亲们看病。有一回,邻村一位独居老人突发急症,史通春得知消息后,立马背起药箱,摸黑走了一个小时山路赶到老人家,诊治完毕发现老人无钱抓药,便把随身携带的药材全部留下,之后连续三天往返山路,免费为老人换药、熬药,直到其病情稳定。


  父亲郭爱忠、母亲史华艳是邻里公认的“热心肠”。邻居突发急病,郭爱忠二话不说,连夜将其送往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史华艳则在家悉心照顾对方的孩子,第二天还熬好热粥送到医院。楼上夫妻吵架,别人避之不及,可郭爱忠、史华艳夫妇却主动上门劝和,因为他们觉得,同住一栋楼,就是一家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家人一言一行的浸润,如春风化雨,在郭泽鹏心中悄然埋下助人为乐的种子。2008年,12岁的郭泽鹏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后,无数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深深震撼了他。“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他郑重地对父母说道。父母只当是孩子的童言稚语,并没有放在心上。可郭泽鹏却将这份誓言,牢牢地刻在了心底。


image.png

2016年,在盐城龙卷风灾害现场,郭泽鹏向灾民捐赠凉席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16年,江苏盐城突发龙卷风灾害,已是大学生的郭泽鹏看到报道后心急如焚,再也坐不住了。他用当月仅剩的几百元生活费买了8张凉席、两箱方便面,和同学挤上大巴,直奔灾区。这个尚未褪去青涩的年轻人和伙伴们不顾安危,奋战在救援一线,最终帮助500多名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那一刻,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伸出一双手,就能撑起一片天。


危险中录下“遗言”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郭泽鹏毫不犹豫赶往灾区。眼前的景象让他揪心不已:倒塌的房子中间,一只小手从水泥板缝里伸出来,手里还攥着一支断了的铅笔;一只被压变形的手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屏幕上停着没有发出去的求救信息;废墟中,大人弓起身把孩子护在身下,苦苦撑到最后一刻……他难过极了,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孩子们经历灾难、失去亲人,情绪低落。郭泽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新振作起来!”他耐心地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带他们读古诗、做游戏,可这远远不够。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他想方设法筹集了一批崭新的文具,在节日当天送到了孩子们手上。


  顺濞镇新村小学的学生罗王玲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你们给予的各种爱心与帮助,增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我们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郭泽鹏把这封信视若至宝,塑封起来,小心珍藏。


图片

顺濞镇新村小学学生罗王玲写的感谢信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1年7月,河南新乡连遭暴雨袭击,郭泽鹏星夜兼程,前往灾区。他和救援队员们乘坐冲锋舟,顺着村庄一路搜寻,彼时,已有不少救援队开始行动。天灾无情,行进中,他眼睁睁看着前方5米处,一位大哥意外触电身亡。那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郭泽鹏脸色惨白,僵在原地,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是家中独子,如果真有什么不测,他不敢想象父母会怎么样。


图片

2021年,郭泽鹏(左边身穿白色短袖者)在河南运送被困群众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但害怕归害怕,肩负救人使命,他不能停下脚步。暴雨如注,噼里啪啦砸在脸上、身上,生疼。冲锋舟在浊浪中剧烈摇摆,好几次差点翻了。到了一处稍微平稳的水域,大家默默掏出手机,给家人录了“遗言”。


  连续多日水泡日晒,郭泽鹏全身上下多处晒伤脱皮。可时间就是生命,多救一个人,就能多挽救一个家庭。他忍住疼痛,继续投入救援工作。


抵抗风言风语的盾牌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郭泽鹏第一时间筹集物资,叫上两名公益伙伴一起,携带修鞋机器奔赴灾区。冷风如刀般割在脸上,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马不停蹄支起简易工作台,为受灾群众修补破损的鞋子,还帮助参与救援的官兵加固帐篷、分发物资。


图片

2023年12月,郭泽鹏(左二)在甘肃积石山为受灾群众修补鞋子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父母是他最深的牵挂,也是最暖的后盾。郭泽鹏每次出征险境,二老总会守在电视机旁,随时关注当地的情况,只要能联系上,就会反复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吃饱饭,穿暖衣”。听着视频电话里父母强忍的哭音,看着他们欲言又止的模样,做儿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住悲伤,郭泽鹏笑着朝他们挥挥手,再转个圈:“爸、妈,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你们放心吧!”


  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健康平安,郭泽鹏明白,可这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啊,他只能把愧疚藏在笑脸后。父母很开明,虽然担心,但最终还是支持他的选择。令他感动的是,父母也穿上了红马甲,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为与他同行的人。郭泽鹏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路走得远了,难免听见风言风语。有人说,不知道图啥,没钱拿,还天天往外跑,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不顾了,傻子一个。有人说,都29岁了,别人都娶妻生子,他还是单身一个,也不知道父母生他干啥?还有人说,现在的人谁不为自己着想,他肯定有啥想法!就连亲戚也劝他:“泽鹏,收收心吧,先顾好自己的生活。”


  面对质疑,郭泽鹏一笑置之。志愿服务9年,他搭进去的金钱和时间数不清,要真说图什么,大概就图“心安”二字吧。他见不得别人在苦难里挣扎,看见了,就想伸手拉一把。而那些被他救过的人,收到的一封封感谢信,就是他抵抗风言风语的盾牌。


一生无悔的选择


  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光有热情不够,得有真本事。为此,郭泽鹏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急救知识,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参加各类救援培训,他说:“只有专业,才能做好服务。”


  如今,郭泽鹏从事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将近8000小时,他的善行不只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更多时候,是悄然融入生活的细枝末节。看到村里的独居老人形单影只地吃饭,他发起“周末厨房”活动,每周和家人一起和面剁馅,做好热气腾腾的包子、饺子,送到老人家中。双目失明的史奶奶行动不便,他主动当起“陪诊员”,成为史奶奶的“眼睛”和“拐杖”,帮着挂号、拿药,还根据医嘱为老人定制饮食方案。“他就像我的亲孙子一样,忙前忙后,我真的很感激。”史奶奶说,只要小郭一来,她心里就特别踏实。


图片

郭泽鹏看望独居老人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郭泽鹏不仅守护空巢老人,还陪伴残障儿童,他是医院护工,是普法宣传员,也是非遗讲解员……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朋友、同事、同学都加入了志愿者行列,队伍越来越壮大。


  郭泽鹏这些年的默默付出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山西省首届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每一次伸出援手后,对方眼里的那道光,那种实实在在被需要的感觉。


图片

2021年,郭泽鹏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郭泽鹏说,这是自己一生无悔的选择。从12岁许下诺言,到29岁初心不改,他用点滴善举,证明了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更有责任与担当。 他就像一粒火种,终将引亮更多的微光,汇成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星河。




供稿:花无痕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