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靠一手绝活拿到国务院津贴!矿山“急诊医生”用技术点亮煤炭工业智能化

2025-11-07 来源:良友天下网

  在山西省阳泉市数百米深的煤矿矿井巷道里,一束晃动的矿灯光影总比旁人更急促——那是华阳集团一矿调度室皮带三队副队长杨清奔赴井下机电设备现场的脚步。这位名副其实的“矿三代”,如今已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行业翘楚。他从报废台灯的微光出发,用沾满煤灰的双手,在幽暗的巷道间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最终照亮了中国煤炭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星辰大海。


  1991年3月,杨清出生在阳泉矿务局二矿家属区。他是一个“矿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曾在矿井下工作,父亲在矿上干了一辈子机电工。10岁那年,杨清在家中摆弄一台报废的台灯,竟意外让其重放光芒,从此,一颗机电梦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生根。


  2007年,杨清初中毕业,进入改制后的阳煤集团矿务局技校,读的就是井下机电专业。读书期间,他去超市打工当保安,认识了同样在那儿勤工俭学当保安的窦洁。窦洁在阳泉卫生学校读护理专业,夜晚在超市货架间巡逻的两个年轻人惺惺相惜,互有好感。


  清秀漂亮的窦洁,就这样意外撞进杨清的生命轨迹。彼时,窦洁在派出所当民警的父亲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英年早逝。在窦洁最为痛苦的日子里,杨清给了她最好的安慰和陪伴。


  2010年,杨清毕业后进入阳煤集团一矿,刚开始分到小班,跟着师傅学习。井下潮湿的空气裹挟着煤尘,新人需慢慢适应,他却毫不在意,像块吸水的海绵般汲取知识:笔记本记满设备参数,耳朵捕捉着皮带运转的异响,手掌摩挲着变频器的每一道纹路。腰间“五大件”叮当作响的节奏,还有戴在头上的安全帽、背在身上的自救器,逐渐成为采煤面上最令人安心的生产序曲。


image.png

杨清在矿井下调试变压器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两年后,杨清被调入自动化作业小组。回溯往昔,爷爷与父亲那一代井下矿工,采掘出的煤炭全靠矿斗车人力牵引运出。杨清刚刚参加工作时,仍能见到一辆辆矿斗车在井下穿梭,而后逐渐被强力皮带取代。


  每日清晨,杨清搭乘矿区小火车深入井下,历经一小时颠簸抵达各个采区,随后徒步二三十分钟到达工作面。在这幽深的矿井中,每日高达2万吨的煤炭,需借助强力皮带从垂直落差四五百米、横向延伸万余米的工作面,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矿厂。而为这条“黑色长龙”提供动力的变频器、MTS液压系统等关键设备,均需定期巡检维护。自动化小组肩负着处理井下采煤队组各类机电突发事故的重任,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杨清带领的自动化小组要负责10条皮带的电器设备安全,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高效的处事能力,在矿上声名鹊起,成为众人交口称赞的技术骨干。


  窦洁从卫校毕业后,进入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当护士。杨清与她相恋成眷,2014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却未搬入新居。因窦洁身为独女,不忍母亲独守空房,杨清毅然将婚房转卖,迁入岳母家。次年,长子降生,杨清请假在家,和岳母一起悉心照料母子俩。


  有一次,井下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趴窝”,煤流被生生掐断,严重影响当班生产进度。调度联系电工到现场处理故障,但紧急抢修两三个小时,依旧没能解决问题。如果联系外地的生产厂家,最快也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情急之下,调度只好把电话打给正在家伺候妻子坐月子的杨清。


  “马上到!”杨清立刻套上工装,往井口赶。下井、走巷道、到现场,仔细测量每个电气回路,很快锁定元凶——先导回路一只二极管被击穿。换件、复位、送电,整个过程不到40分钟,刮板机重新轰隆作响,生产恢复,工作面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师傅武良仲提起杨清就竖大拇指:“这孩子干什么都很用心,爱琢磨、爱学习。”而这光靠工作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大量工作以外的时间。窦洁工作三班倒,杨清每日清晨5点多便要踏上通勤车奔赴矿井,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好在有岳母悉心照料孩子,替两人分担了家庭重担。


  2019年,杨清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在岳母隔壁楼买了一套二手房,两个孩子有岳母照顾,使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2020年,阳煤集团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简称华阳集团)。这一年,杨清通过层层选拔参加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市级第一名;2021年,获得山西省第5名。参加竞赛要市赛、省赛、国赛一道道过,一次封闭式培训就得半年时间,杨清没法照顾家里。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窦洁不得已调到了社区医院。


  杨清扎根井下这些年,把零散的维修经验总结成“问、想、看、查、试、总”六步操作法,累计处理井下电气事故1000余起,成了行走的“百科全书”,为矿里省下865.69万元。针对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变频器,他提出12条优化建议,让设备故障率直降三成。


  “杨清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后,他主动做好学员传帮带工作,累计开展现场带徒1321场。2022年11月,该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出的综采电钳工精英班,先后有三名学员斩获省赛、国赛前三名,实现了真正的薪火接力。


image.png

杨清在工作室授课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机电的学问很深,也很有意思,每次成功处理设备故障,我都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自己又为企业、矿山出了一份力。”杨清不无自豪地说。


  杨清的父母跟大哥一家住在一起,大哥跟他一样,也有一双儿女。每年除夕,他们一家先去跟他父母吃团圆饭,再匆匆和岳母团聚。2023年春节,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与岳母一起到照相馆拍了一组“全家福”,5个人身穿红衣,寓意吉祥幸福。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让杨清感到很安心,他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上,有更多时间摸索井下机电技术。


image.png

全家福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3年3月,为了准备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杨清再次参加了长达半年的封闭式培训。他和6名战友互拍视频、逐帧“找茬”,利用碎片时间刷题,将错题全部清零。实操训练里,他把停电、验电、接线、排故流程拆成秒表计时,两台设备轮练,线鼻子压接一次成型……


  培训期间,两个孩子上学、放学,都是妻子和岳母接送。窦洁是护士,老人和孩子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她都能处理;辅导孩子做作业,讲睡前故事,也都是她,为的就是能让杨清安心备赛。

 

  比赛的日子很快到了,杨清从容地走上“华阳杯”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操现场,与来自全国各地64家煤炭企业的100名选手同场竞技。考场一人一间,封闭得像个集装箱。杨清没想到自己抽签手气“爆棚”,刚到第五场1号工位,裁判就告诉他:主机故障未复位,请转战备用机。


  杨清心脏猛地紧了一下:备用机参数会不会有误差?转念一想,训练时啥奇葩状况没遇过?稳住!换了机器,他立刻进入节奏:停电→开盖→验电→放电→接线→排故,3分钟揪出3个隐藏故障,一次上电成功,时间还剩一截。提前合闸那一刻,他知道稳了!机器轰鸣声传出,在赛场外等候的队友、领队、教练齐呼“成了”!最后,杨清一举拿下综采维修电工特等奖。


image.png

杨清获得“华阳杯”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看图纸发怵到拿到国赛特等奖,杨清一路走得沉稳扎实。他把资料垒成“移动硬盘”:专业书、说明书、大赛规程,随用随翻;碰到师傅、教练,逮住就问,不怕露怯。勤学多练、埋头苦干,是他给自己青春盖上的印章。


  15年间,他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技术论文2篇,解决了全国煤炭系统支撑装置稳定性差、皮带机头人工收集和清理浮煤作业空间狭小等难题,将煤巷两帮连网速度由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人工效率提升66.7%;成功研发煤矿皮带运输应急系统,生产效率从38.11%提高至95.68%;先后改造变频开关、高压开关、馈电开关、启动器照明保护设备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image.png

杨清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4年底,杨清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今年5月,又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全家人都为他高兴。曾经只会拆电视机的少年,如今带着17项省部级荣誉,在井巷深处刻下新时代矿工的精神坐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黑色岩层,因他而闪着璀璨的技术之光!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