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是周期性行业应对价格下跌的普遍做法,面板业也不例外。在2022年一季度止跌预期落空后,液晶面板厂在二季度开始降低产线稼动率。但疫情、战争等原因造成的需求大幅走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减产效应。随着多数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整个行业似乎已迎来“至暗时刻”。为了减轻跌价和库存压力,市场普遍预期面板厂会继续提升减产力度。
6月13日,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面板厂商尤其是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目前确实正在进行多个品类的减产。根据全行业数据测算,整个第三季度面板厂还会持续减产,相较于满产水平,减产幅度将在20%左右。她还提到,在中国大陆面板厂减产之前,二季度韩国和中国台湾面板厂已开始提前减产,所以目前是一个全行业减产的现象。
无独有偶,产业研究机构“洛图科技”(RUNTO)6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面板厂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惠科(HKC)已经从6月开始大幅度减少大尺寸面板母玻璃投片量。其中,BOE减少约25%,CSOT减少约20%,HKC减少约20%。该机构认为,在中国市场618大促,地方政府推出消费刺激政策,美国市场迎来“独立日”促销的6-7月之际,将是中国大尺寸面板厂商推出大幅度减产从而救市的最佳时间窗口。
图源:洛图科技
“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还是相当剧烈的,其中电视(TV)面板尤为突出,”李亚琴告诉观察者网,历史上面板行业的景气波动周期大概是三个季度,即涨三个季度或跌三个季度。从2020年6月开始,疫情带来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助推海外消费电子行业爆发式增长,整个面板行业也随之迎来长达13个月的“超级上行周期”,主力面板产品价格上涨一倍以上。
但随着终端消费需求饱和、疫情红利消退,2021年下半年以来,面板价格出现结构性调整,TV、IT类LCD(液晶面板)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进入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高企、中国疫情反复、供应链混乱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消费电子需求进一步被抑制,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终端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下游砍单消息频传,最终导致面板价格在今年一季度止跌的预期落空,转而进入一轮“超长跌价周期”。
文字:吕 栋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